Monday, May 28, 2012
眼睛不好 腦子也不靈光
你的眼睛會說話,現在也說得出你大腦是否鈍化了。
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,視網膜病變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後果,也就是記憶力衰退的風險。
「眼部有小小的血管阻塞,是大腦也可能有阻塞的徵兆,也可能發展成認知障礙,」加州大學韓瑪莉(Mary Hann)說。
韓瑪莉的研究是追蹤519位年過69歲的女性思考與記憶力連續10年,同時也做視力測驗。待10年研究結束,有39名女性視網膜病變。整體來說,這群視網膜病變的人相較於沒有視網膜病變的人,認知能力較差,而這群人也有47%同時有腦神經損傷。
台灣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針對眼血管出血(也就是眼中風)的人做研究,發現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五年內會中風。「視神經是腦的一部份,視神經的末梢就是視網膜細胞,」陳瑩山說。
事實上,神經科與眼科一直通力合作,希望未來有個大突破,做個眼部檢查,就能提早20年發現失智症。
一直以來,「在認知危害發生前,很難診斷出來,因為症狀不會直接顯現出來,」英國倫敦大學教授郭黛絡(Francesca Cordeiro)說,過去只能用影像攝影如PET或腦部MRI來確診失智,不僅價格昂貴也無法廣泛推廣。
郭黛絡和團隊利用螢光染劑顯現視網膜細胞凋亡的情況,就能了解腦部細胞是否出現初期死亡。這個技術已進行動物試驗,團隊對運用在人類身上深表樂觀。
日本的研究呼應視力與腦力連結的看法。
美國醫學博士、日本視力健身中心(Vision Fitness Center)所長中川和宏也認為,老花並非只是眼睛,更加上腦的老化。
所謂「看見」,並不只是眼睛的功能而已,是眼球將影像送進大腦,大腦判斷、解釋所見之物,是眼睛與大腦密切聯繫、正常運作。
眼睛裡的視網膜就如同底片,拍下影像,經過視神經,傳送到大腦側膝核,再直達視覺皮質。
因此,如果大腦發出「反正就是看不清楚」、「年紀大了沒辦法」的念頭,從眼球進入大腦的資訊就無法好好處理,就會出現「看不清楚」的現象。
例如,東西明明在眼前,卻一直找不到,或是和朋友相約,朋友已經到了,卻看不到他,或是走路的時候容易碰撞到東西,都是大腦沒有好好處理眼球映入的影像。這些現象不只是眼睛的衰退,更是大腦的衰退。
中川和宏甚至認為,反過來說,如果記憶力提高,視力也會變好;腦部功能變好,眼睛也會清晰明亮。
你可以做個實驗看看。
實驗之前,先準備報紙與尺。先測量平常看報紙的距離,如果距離30公分以上,就是開始老花眼的證據。
先看第一行三位數字,馬上寫下來。接下來看第二行,五位數字,不要一個一個數字記,從中間一眼看5個數字,依舊寫下來。然後挑戰的來了,看最下面一排的7個數字,眼睛閉上10秒鐘,記下這7位數字。
神奇的時刻來到,慢慢地打開眼睛,再拿起報紙來看,比之前拿得更近,看得更清楚。
這個實驗曾在日本的電視節目中測試,默記數字前後,40歲左右的女性視力從0.6變成0.9,50幾歲的男性從0.3上升到0.6,而且現場全部的人視力都進步了。
「對眼睛好的,相對來說,對腦也好,」陳瑩山說。
只是,原本視力輸在起跑點,現在又多了四個敵人,讓眼睛又輸在終點。視力與腦力雙輸。
E-ICP調查,視力變差在2010年竄升為台灣人身心困擾的第一名;2011年繼續蟬聯,高過歷年冠軍「體重過重」。台灣人的視力長期拿世界倒數第一,大學生更是每10個人就9個近視,其中3個還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。
高度近視導致視軸拉長,眼球比正常人「胖」,視力退化是正常人的50~100倍,更是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以致失明的高危險群,眼科醫界對愈來愈多人視網膜剝離憂心不已。(黃惠如)(文章摘錄自康健雜誌162期,請參閱http://ad.cw.com.tw/ec/overseas/)
你了解你的眼睛嗎?
自我測驗
你了解你的眼睛嗎?
Q1.當一群人進入電影院,哪個年齡層最慢適應黑暗?
□a.5歲 □b.15歲 □c.31歲 □d.65歲
Q2.有近視就不會老花。
□a.對 □b.錯
Q3.下列哪個症狀不是典型的眼睛老化?
□a.閱讀時需要燈光亮一點 □b.夜間開車愈來愈困難 □c.一個看成兩個
Q4.當你盯著一堵白牆,卻看到漂浮的線條,這表示
□a.不需擔心,只是眼睛裡細胞破裂 □b.只要盯著白牆都會看到
□c.這是視網膜的問題,要去看醫生 □d.以上皆是
Q5.當你的視力開始模糊,調整眼鏡度數後還是沒有改善,這是
□a.眼睛老化的必然現象 □b.不該只是調整度數,眼睛應該有問題
□c.以上皆是
Q6.看電視坐太近會傷眼睛。
□a.對 □b.錯
Q7.你買了一件黑色褲子,後來你家人告訴你那其實是藏青色。是因為
□a.你家人玩ipad太久眼花了 □b.店員拿錯了 □c.自己的眼睛可能有問題
Q8.坐月子時不可以看報紙
□a.老人家的禁忌,聽聽就好 □b.應該要遵守
Q9.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就不會老花。
□a.對 □b.錯
解答:
1.(d) 2.(b) 3.(c) 4.(d) 5.(c)6.(b) 7.(c) 8.(b)9.(b)
資料來源:realage、ABC News、陳瑩山醫師
你是低頭族嗎?
男人四十,只剩一張嘴?醫師發現,40歲以下,「小弟弟」抬不起頭的人愈來愈多。不過,年輕勃起功能障礙者,多起因於心理壓力、不良生活習慣,調整身心,多能再度「達陣」。
台北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,認為自己「不行」的人,比想像中的多。根據27國資料的全球性滿意度調查,25至74歲男性中,近半覺得自己面對性事出現障礙,近三分之二男性對其勃起硬度不滿意。
陳煜說,勃起功能障礙比率隨年齡增加,過去教科書指出,40歲以下勃起功能障礙約5%,但臨床觀察,現在至少15%。
他推估,原因可能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不少人熬夜、吸菸,生活習慣不良,或有血脂異常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。別小看熬夜的影響, 陳煜說,太晚睡及睡眠障礙可能影響內分泌,特別泌乳激素增加,導致睪固酮缺乏,引起勃起功能障礙。
勃起功能障礙是健康警訊。陳煜說,心血管疾病患者中,約三成出現勃起功能障礙,糖尿病患甚至達四成。研究顯示,儘管已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平均患病10年後,約七至八成出現勃起障礙。
年輕人勃起障礙也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,台北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說,常見年輕夫妻為了想懷孕而「愛愛」,男性心理負擔大,反而不行。另外,生活緊張、忙碌而缺乏性生活動機等,也影響房事。
蔡維恭說,通常從性功能表現、病史,可診斷是否為心理因素,若要進一步評估,可抽血檢查。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,晨間勃起通常沒問題,且自慰時正常,但真正表現於性行為時,往往時好時壞,不是逐步緩慢異常,就是可能常因對象、時機而有不同表現。
陳煜提醒,相對於中老年人,年輕人常過度擔心勃起功能障礙,即使是輕度障礙,在自填健康量表時,很容易勾選為中、重度障礙。又因為壓力,讓自己表現更不好。
無論年輕與否,不少男性忌諱求醫,選擇偏方或不明來源的壯陽藥。陳煜提醒,偏方恐不能重振雄風,甚至造成副作用,就醫出真正原因,經由醫師建議、處方治療,有效又安全。(劉惠敏)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