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y 28, 2012

眼睛不好 腦子也不靈光

你的眼睛會說話,現在也說得出你大腦是否鈍化了。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,視網膜病變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後果,也就是記憶力衰退的風險。 「眼部有小小的血管阻塞,是大腦也可能有阻塞的徵兆,也可能發展成認知障礙,」加州大學韓瑪莉(Mary Hann)說。 韓瑪莉的研究是追蹤519位年過69歲的女性思考與記憶力連續10年,同時也做視力測驗。待10年研究結束,有39名女性視網膜病變。整體來說,這群視網膜病變的人相較於沒有視網膜病變的人,認知能力較差,而這群人也有47%同時有腦神經損傷。 台灣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針對眼血管出血(也就是眼中風)的人做研究,發現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五年內會中風。「視神經是腦的一部份,視神經的末梢就是視網膜細胞,」陳瑩山說。 事實上,神經科與眼科一直通力合作,希望未來有個大突破,做個眼部檢查,就能提早20年發現失智症。 一直以來,「在認知危害發生前,很難診斷出來,因為症狀不會直接顯現出來,」英國倫敦大學教授郭黛絡(Francesca Cordeiro)說,過去只能用影像攝影如PET或腦部MRI來確診失智,不僅價格昂貴也無法廣泛推廣。 郭黛絡和團隊利用螢光染劑顯現視網膜細胞凋亡的情況,就能了解腦部細胞是否出現初期死亡。這個技術已進行動物試驗,團隊對運用在人類身上深表樂觀。 日本的研究呼應視力與腦力連結的看法。 美國醫學博士、日本視力健身中心(Vision Fitness Center)所長中川和宏也認為,老花並非只是眼睛,更加上腦的老化。 所謂「看見」,並不只是眼睛的功能而已,是眼球將影像送進大腦,大腦判斷、解釋所見之物,是眼睛與大腦密切聯繫、正常運作。 眼睛裡的視網膜就如同底片,拍下影像,經過視神經,傳送到大腦側膝核,再直達視覺皮質。 因此,如果大腦發出「反正就是看不清楚」、「年紀大了沒辦法」的念頭,從眼球進入大腦的資訊就無法好好處理,就會出現「看不清楚」的現象。 例如,東西明明在眼前,卻一直找不到,或是和朋友相約,朋友已經到了,卻看不到他,或是走路的時候容易碰撞到東西,都是大腦沒有好好處理眼球映入的影像。這些現象不只是眼睛的衰退,更是大腦的衰退。 中川和宏甚至認為,反過來說,如果記憶力提高,視力也會變好;腦部功能變好,眼睛也會清晰明亮。 你可以做個實驗看看。 實驗之前,先準備報紙與尺。先測量平常看報紙的距離,如果距離30公分以上,就是開始老花眼的證據。 先看第一行三位數字,馬上寫下來。接下來看第二行,五位數字,不要一個一個數字記,從中間一眼看5個數字,依舊寫下來。然後挑戰的來了,看最下面一排的7個數字,眼睛閉上10秒鐘,記下這7位數字。 神奇的時刻來到,慢慢地打開眼睛,再拿起報紙來看,比之前拿得更近,看得更清楚。 這個實驗曾在日本的電視節目中測試,默記數字前後,40歲左右的女性視力從0.6變成0.9,50幾歲的男性從0.3上升到0.6,而且現場全部的人視力都進步了。 「對眼睛好的,相對來說,對腦也好,」陳瑩山說。 只是,原本視力輸在起跑點,現在又多了四個敵人,讓眼睛又輸在終點。視力與腦力雙輸。 E-ICP調查,視力變差在2010年竄升為台灣人身心困擾的第一名;2011年繼續蟬聯,高過歷年冠軍「體重過重」。台灣人的視力長期拿世界倒數第一,大學生更是每10個人就9個近視,其中3個還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。 高度近視導致視軸拉長,眼球比正常人「胖」,視力退化是正常人的50~100倍,更是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以致失明的高危險群,眼科醫界對愈來愈多人視網膜剝離憂心不已。(黃惠如)(文章摘錄自康健雜誌162期,請參閱http://ad.cw.com.tw/ec/overseas/)

No comments: